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10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你担任总统10年间8次访华,我同你12次会面,引领两国开启共建命运共同体新篇章,构建起全方位战略合作新格局。你为中印尼友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中方表示高度赞赏。相信印尼新一届政府将继承对华友好政策,推动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迈向更高水平。习近平强调,中方愿同印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雅万高铁可持续运营,打造更多合作亮点,让两国合作更好惠及两国人民。明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中方愿同印尼共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发展、繁荣、稳定。佐科表示,过去10年来,我同习近平主席建立了深厚友谊,引领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各领域互利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感谢中方为印尼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雅万高铁成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我相信,在印尼新一届政府领导下,两国关系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5 10:10:23

吴邦国同志生平照片

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参观时与吴邦国同志交谈。新华社记者柳中央摄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庆祝大会前,习近平同志与吴邦国同志握手。新华社记者鞠鹏摄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这是闭幕会前,江泽民同志与吴邦国同志在一起。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2005年1月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这是胡锦涛同志与吴邦国同志在一起。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1994年3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同志在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全团会议上。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2008年2月3日,吴邦国同志在北京西站候车室与旅客交谈。新华社记者李涛摄2010年1月30日,吴邦国同志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察看新能源样车。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2011年3月1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吴邦国同志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2011年9月7日,吴邦国同志在福建厦门出席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馆式。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2012年7月19日,吴邦国同志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察看水稻长势。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2013年1月28日,吴邦国同志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亚太议会论坛第21届年会,并作题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的主旨发言。新华社记者王晔摄2013年2月21日,吴邦国同志在澳门文化中心出席澳门社会各界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20周年启动大会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吴邦国同志生平【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5 10:05:20

吴邦国同志生平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吴邦国同志生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8日4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吴邦国同志,安徽肥东人,1941年7月22日生于贵州平坝。从青少年时期起,他就热爱祖国,刻苦学习,追求进步。1960年9月至1967年9月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真空器件专业学习。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起历任上海电子管三厂技术员、技术科科长、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厂长,上海市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副经理,上海市电真空器件公司副经理,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以实际行动进行抵制。1983年3月,吴邦国同志任上海市委常委,同年8月兼任上海市委科技工作党委书记。他深入了解情况,加强科技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1985年6月,他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分管党群和市委日常工作,注重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围绕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等进行专题研究,在市委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吴邦国同志旗帜鲜明拥护党中央重大决策,与上海市委主要领导一道,顶住压力,稳定秩序,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动乱。1991年3月至1994年9月,吴邦国同志任上海市委书记。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积极宣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牢牢把握上海发展历史机遇,实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推动以东带西、东西联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创上海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新局面。他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完善商品、金融、房地产等市场体系,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着重抓好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在全国率先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他注重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强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他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作为工作重点,筹措建设资金,花大气力推动棚户、简屋、危房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集中力量抓好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整治,构建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推动解决群众行路难等问题。他重视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1994年9月,吴邦国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95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国有企业改革、工交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其间,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大型企业工委书记、中央企业工委书记等。他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从纺织行业开始,从龙头骨干企业入手,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攻坚克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他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他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如期基本实现。他高度重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积极推行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分配、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他着力推动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坚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支持具有优势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强做大,使其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主要力量。他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加强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他始终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推动制定出台一整套符合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社会大局稳定、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分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吴邦国同志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质量第一,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切实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他始终情系三峡、关心三峡,对三峡工程质量保障、重大装备国产化、三峡总公司转型发展等进行具体指导,扎实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为优质高效建设三峡工程作出突出贡献。他坚持把公路建设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推进,明确我国公路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等重大问题,推动公路建设驶入快速发展轨道。他着力推进铁路建设和发展,坚定支持铁路大提速,推动京九、南昆等铁路全线投入运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开创铁路工作新局面。他大力支持上海洋山深水港立项建设,为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挥重要作用。他高度重视邮电通信建设,有力推进移动通信网跨越式发展,推动长途光缆线路建设空前快速发展。2002年11月,吴邦国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同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2007年10月,他在中共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再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同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增强工作实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出重要贡献。他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决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议会制,中国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影响。吴邦国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导者。他强调,如果没有比较完备的、高质量的法律法规,就谈不上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就谈不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党中央领导下,他将立法工作作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党中央确定的立法工作目标,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法律作为立法重点,抓紧制定修改相关法律,集中开展法律清理工作。2003年3月,他担任中央宪法修改小组组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主持宪法修改工作。由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内容,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主持下,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草案、法律草案、法律解释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86件,包括物权法、企业破产法、企业所得税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在党中央领导下,他主持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把党和国家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供有力法律保障。他主持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其附件有关条款作出解释并通过相关决定,推动两个基本法正确实施和“一国两制”方针贯彻落实。他主持制定修改一系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为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重要贡献。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他强调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他坚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探索开展立法后评估,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推动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吴邦国同志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工作,明确提出“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监督工作思路,完善监督工作方式方法,有力推动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任期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报告126个,组织执法检查46次,对环保、司法等多个领域开展跟踪监督。他坚持人大监督工作要推动民生问题解决,聚焦“三农”工作、劳动关系、食品安全等强化民生领域监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他坚持把推动工作和完善法律结合起来,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认真研究论证、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推动监督法颁布实施,促进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吴邦国同志高度重视人大对外交往工作,强调全国人大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注重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优势。他推动全国人大与14个国家议会及欧洲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成立106个双边议会友好小组,加入15个多边议会组织,全面加强与各国议会及多边议会组织的友好关系,推动形成人大对外交往新局面,为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吴邦国同志十分重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他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领导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代表活动、代表议案、代表建议等方面的文件,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进一步推进代表工作制度化。他坚持为代表服务思想,增强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实效,推动审议通过1359件代表议案涉及的86个立法项目。他推动丰富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形式,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加强和改进代表联络服务工作,更好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作用。他强调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和信访工作,加强与地方人大的联系,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2013年3月,吴邦国同志不再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职务。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坚决拥护和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吴邦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四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吴邦国同志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党性坚强,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敢于担当。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他坚持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破解工作难题。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带着感情做工作,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他勤于修身,严于律己,朴素节俭,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吴邦国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吴邦国同志永垂不朽!吴邦国同志生平照片【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5 10:01:41

吴邦国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吴邦国同志遗体在京火化习近平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胡锦涛送花圈表示哀悼吴邦国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吴邦国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10月14日,吴邦国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习近平、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前往八宝山送别,胡锦涛送花圈表示哀悼。这是习近平与吴邦国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新华社记者鞠鹏摄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的遗体,14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吴邦国同志因病于2024年10月8日4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吴邦国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吴邦国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14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吴邦国同志”,横幅下方是吴邦国同志的遗像。吴邦国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上午9时30分许,习近平、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吴邦国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吴邦国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吴邦国同志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胡锦涛送花圈,对吴邦国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吴邦国同志生前友好和家乡代表也前往送别。吴邦国同志生平吴邦国同志生平照片【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5 09:55:08

习近平向埃塞俄比亚新任总统塔耶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塔耶·阿茨克-塞拉西·阿姆德,祝贺他就任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总统。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埃塞关系全面快速发展,两国政治互信持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我高度重视中埃塞关系发展,愿同塔耶总统一道努力,以落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为契机,推动中埃塞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4 10:12:24

吴邦国同志遗体14日火化 天安门等地将下半旗志哀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的遗体,将于14日在北京火化。为悼念吴邦国同志,14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各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中国驻外使领馆将下半旗志哀。【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4 10:10:05

习近平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孙奕)10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10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新华社记者丁林摄习近平指出,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越两国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发展中越关系最坚实的政治基础。中方将越南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愿同越方一道,在深化高水平互利合作上走在前列,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上走在前列,在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上走在前列,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中越双方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从战略高度把握中越关系,确保双边关系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向前发展。要强化思想理念交流,用好理论研讨、干部培训等机制化平台,加强治党治国经验交流互鉴,共同提高执政能力、破解执政难题。要打造共赢格局,挖掘合作潜能,全面推进发展战略对接和互联互通,努力实现务实合作高质量发展新目标。要培育民间友好,用好明年中越建交75周年和中越人文交流年契机,加强传统友好教育和舆论引导,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夯实民意基础。习近平表示,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将为自身发展开辟广阔前景,也将为越南以及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中方愿同越方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做改革道路上的同行者、现代化道路上的好伙伴。相信在以苏林总书记为首的越共中央领导下,越南全党全军全民将顺利完成越共十三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朝着建党建国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10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梁强。新华社记者丁林摄梁强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表示越方坚信中国一定能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国际社会也具有重大价值。越中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越南十分珍视中方在越民族独立解放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向越方提供的宝贵支持,一贯将发展对华关系作为越总体外交的客观需要、战略选择和头等优先。当前两党两国关系发展强劲,越南将继续同中方一道落实好近年来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加强两党两国关系,促进各领域各方面交往合作走深走实,更好管控解决分歧,巩固和深化“同志加兄弟”的精神,推动越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越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蔡奇、王毅参加会见。【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2 09:46:18

习近平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孙奕、温馨)10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10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习近平首先同来华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部分外方嘉宾代表合影留念,对国际友人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事业表示高度赞赏。10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这是习近平同部分外方嘉宾代表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习近平指出,人民友好是国际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础,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回首来时路,中国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一大批国际友人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众多外国企业、机构、个人积极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实现了各方互利共赢,也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将始终铭记大家为中国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同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10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新华社记者申宏摄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百年变局之下,全球休戚相关,人类命运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愿同各国朋友加强友好交流,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要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二是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汇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中国不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欢迎更多外国朋友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愿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三是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绘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画卷。中华民族是开放包容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善良友好的人民。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通过真诚沟通,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发展中外人民友谊、促进国际务实合作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以友为桥,以心相交,不断深化中外民间友好,团结各国朋友,共同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促进者和人民友好事业的传承者。10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泰国前国会主席颇钦、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分别代表外方发言。他们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推进民间外交、增进各国人民理解和友谊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表示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成功摆脱贫困,实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希望灯塔。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展现了对全球治理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担当,为世界各国紧密合作、互利共赢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发展繁荣必将继续造福世界。期待同中方继续加强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让人民友谊代代相传,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外国前政要、王室成员、国际友好组织负责人、友好人士等约200人出席。蔡奇、韩正、王毅等参加会见。【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2 09:42:41

习近平: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

10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在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外方嘉宾时的讲话(2024年10月11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各位朋友来华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表示诚挚欢迎!今天是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这是一个象征着尊老和团圆的节日。很高兴同大家共聚一堂,共话友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友好是国际关系行稳致远的基础,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在座各位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事业,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老朋友。大家不远万里、跨越山海,都是为了友谊这件大事,都是为了人民友好的伟大事业,我对此高度赞赏。当今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课题,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答案。百年变局之下,全球休戚相关,人类命运与共,世界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一位外国朋友曾对我说过:“友谊可是件大事,一个友谊的世界才可能是和平的世界。”正是人民友好的涓涓细流,汇聚起了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磅礴力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十几天前,我们刚刚隆重举行了庆祝活动。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长期奋斗,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回首来时路,中国取得的各方面成就都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一大批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共同奋斗,为数众多的外国企业、机构、个人积极参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实现了各方互利共赢,也为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将始终铭记他们为中国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同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愿同各国朋友加强友好交流,发挥民间外交独特作用,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要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各国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家园,是一家人,应该团结应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古人讲“同舟共济”,现在国际社会则需要“同球共济”。中方始终坚信,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大家庭。二是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汇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就是为了推动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多年来的实践带来很多启示,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中方不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欢迎更多外国朋友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方愿本着合作共赢理念,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三是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绘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画卷。“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文明传播和发展的规律。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民族是开放包容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善良友好的人民。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通过真诚沟通,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推动世界朝着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发展中外人民友谊、促进国际务实合作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搭建更多民间交往的桥梁,团结各国朋友,共同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搭建更多务实合作的桥梁,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参与者;搭建更多人文交流的桥梁,鼓励各国民众,共同做中外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促进者;搭建更多青少年友好的桥梁,激励青年一代,共同做人民友好事业的传承者。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中方愿同各国朋友一道,以友为桥、以心相交,不断深化中外民间友好,共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12 09:37:33

镜观·领航|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总书记的牵挂

重阳节前,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老有所养,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长久以来的牵挂。从倡导孝敬父母、重视亲情,到著文提倡“尊老”,再到高度重视困难老人、病痛老人的健康幸福,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老年群体、重视老龄事业,推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努力让天下老年人安度晚年。记者:燕雁、丁海涛、姚大伟、李涛、李学仁制作:毕晓洋、曲振东、周荻潇、张曼怡新华社摄影部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10-11 09:35:19
<< 63 64 65 66 67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