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央军委批准 《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三)》印发全军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为帮助全军官兵原原本本、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强化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印《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三)》,日前正式出版发行。中央军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军认真组织《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三)》学习使用。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把学习《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三)》与学习《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二)》、《
发表时间:2022-06-08 15:56:28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信息化发展纪实》

浪淘天地入东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信息化发展纪实无边波浪拍天来。上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加速普及,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信息革命的发展浪潮。这是工业革命以来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历史变革,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新中国建设初期“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创造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中国人民一路奋起直追、勇毅前行。在沧桑巨变中,中国
发表时间:2022-06-08 15:15:14

近镜头丨这一刻,他们并肩同行

2019年9月29日上午9时58分,北京人民大会堂,这座曾见证新中国无数胜利、团结、欢庆时刻的国家殿堂响起热烈掌声。踏着激情昂扬的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同步入会场。在总书记身边,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的申纪兰身穿黑色套装,不改朴实本色;始终为祖国牧星耕宇的“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特意戴上了一条与天空一样颜色的领带;老一辈战斗英雄李延年则选择再次穿上自己年轻时的军装……“总书记考虑到大家脚步都比较慢,他也走得慢
发表时间:2022-06-08 15:13:59

在山海间奏起壮丽新交响——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福建篇

新华社福州6月6日电题:在山海间奏起壮丽新交响——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福建篇新华社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福建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落实总书记擘画的发展蓝图,福建人民接续奋斗,在山海之间奏起壮丽新交响。“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走进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村中千年古樟树下,新鲜出炉的烙粑散发着艾草的香气;小吃街里,遍布着美味可口的扁肉、拌面、蒸饺、炖汤……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两岸景观(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现在,这碗“国民美食”自闽中山区出发,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从连锁经营到走出国门,已发展为富农大产业。2021年,沙县小吃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辐射带动30万余人就业。目前,俞邦村正大力挖掘“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突出产业融合,延伸打造沙县小吃原材料特色种植基地,提升小吃产业的附加效益。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仙凡岩茶厂工人在制作武夷岩茶(5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一片茶叶,是闽北武夷山人世代相传的手艺,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叮嘱乡亲们,“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说,茶产业正大展作为。2021年8月,武夷山启动全域生态茶园建设,至年底建设规模4.5万亩;实现茶产业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9.3%。这是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5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工人在采茶(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当前,福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建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100个农业产业强镇、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塑造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针对革命老区多的情况,福建做强做优长汀河田鸡、建宁莲子等闽西特色农业品牌。“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福州火车站,进出站口的防疫闸机前,身份证一刷,身份核验、测量体温、健康码数据读取几秒钟内自动完成。这里所用的二维码解码芯片核心技术,是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总书记2014年11月来考察时,鼓励我们牢牢扭住科技创新和成果快速产业化,牢牢扭住产业发展前沿,牢牢扭住占领国际市场。”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晶说,近8年来,公司加快数字化创新脚步,如今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在福州举行的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成果展览会现场(2021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这是福州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海面的“海上牧场”(2021年1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当前,数字福建建设已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2.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47%;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超80%,“一趟不用跑”比例超90%;5G基站实现县域地区全覆盖和95%以上乡镇地区覆盖。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闽考察时,希望福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是福建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1年11月,福建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篇文章”。今年一季度,数字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近50%,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前列。——发挥自贸试验区优势、用好改革试验田,福建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制度创新,2021年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25项全国首创新举措,当年新增外资企业289家,合同外资29.74亿美元。——“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不断取得新进展。2021年,公布225项在闽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闽台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鼓励企业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新机遇,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新空间。今年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12.1%,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增长20.9%。武夷断裂带峡谷内云雾缭绕,村庄若隐若现(2020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人民。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三明市考察时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202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2021年10月,三明开始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等“六大工程”:全市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增幅控制在9%以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65%以上,群众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自付比例进一步下降……今年2月,三明成为全国首个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村周边风光(2021年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奇秀武夷,碧水丹山。“去年3月总书记来考察时谆谆告诫我们‘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我们去年启动了智慧管理平台升级完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等多个项目。”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范志伟说。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3年保持全国首位,水土流失率降至7.5%,对南平等5地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闽考察时,鼓励大家:“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享生态之美,品文化之韵。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闽考察时强调,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这是有“里坊制度活化石”之誉的福州三坊七巷(2021年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有“里坊制度活化石”之誉的福州三坊七巷,曾在习近平同志的保护下,避免了被拆迁的命运。2021年3月,总书记走进坊巷,再次叮嘱:“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2017年7月,厦门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2021年7月,总书记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发出贺信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在这届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目前,两座城市在保护与活化中愈发光彩夺目。在厦门,通过在城市格局、历史建筑和宅园、景观环境、社区文化传统等不同层面开展遗产保护工作,鼓浪屿回归“诗与远方”;在泉州,当地设立“泉州世界遗产日”,提出要活态传承中华海洋文明,建成世界遗产保护典范之城,再造“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新繁荣。(记者顾钱江、邰晓安、吴剑锋、庞梦霞)【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07 17:32:47

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习近平同志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党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07 17:31:38

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主要篇目介绍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现将这部专题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绍如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是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
发表时间:2022-06-07 17:27:17

近镜头丨“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夏日的山丹培黎学校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2019年8月20日,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培黎学校调研。照片中,站在总书记对面的,是当时正在培黎学校就读的曾学成。追溯历史,山丹培黎学校是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和英国工运积极分子何克先生于1942年创办的一所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秉承“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办学宗旨,寄托着“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的美好愿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回忆起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
发表时间:2022-06-07 17:25:53

近镜头丨“你们就是当代愚公、时代楷模”

夏日的骄阳还未露脸,八步沙林场的清晨已热闹了起来。郭万刚和同事们细心地检查植物生长情况,不久前他们刚刚结束了春季植树和“草方格压沙”作业。身后的沙地上,一株株榆树、一簇簇柠条生机盎然。时间回拨到2019年8月21日。那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黄河以西,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生态地位突出。而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林场,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甘肃古浪县主要的风沙口。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狂沙肆虐,沙魔
发表时间:2022-06-07 16:01:36

第1视点|总书记挂念的“关键小事”——村里的医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赴深山、访老区,到老乡家、进卫生室,就医难不难、吃药贵不贵,是习近平总书记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2012年12月30日,在河北阜平考察的习近平走进骆驼湾村贫困户唐荣斌家里,问他吃的什么药、治的什么病、农村合作医疗咋样等,叮嘱当地干部要关心乡亲们身体健康,保障大家能看上病、治好病。2019年4月15日,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习近平来到贫困户谭登周家。谭登周老两口2018年因病因伤返贫,总书记和他们一起算起了收入账和医疗账:“低保补助有多少?”“土地流转一年收入多少?”“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卫生室,了解基本医疗保障情况,叮嘱当地干部:“要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不怕病,是基层群众的就医期待。如今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各地乡镇卫生院带给百姓的“健康红利”正在逐渐释放。在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医霍建国为村民把脉。阜平县积极推进健康扶贫模式,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基础上,财政投入资金,为困难群众提供防贫保险。同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联合组队,定期上门问诊(2020年4月15日摄)。在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来自安徽的援藏医生梁有峰(左二)带领医生们查房。“组团式”医疗援藏提升了山南市医疗水平(2019年4月24日摄)。安徽金寨县大湾村村民方临芳(前右)指着自己身体疼痛的部位,在村医袁玲(前左)的帮助下向通过5G网络远程医疗会诊的专家讲述病情。“互联网+医疗”让村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专家诊疗(2020年12月3日摄)。人们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人民医院的“新农合”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报销结算(2016年9月7日摄)。在四川甘孜州稻城县疫苗接种点,当地群众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这批疫苗经过三天冷链运输,从北京送到2000多公里以外的稻城,保证当地群众接种(2021年7月24日摄)。总策划:傅华吕岩松总监制:刘思扬监制:孙承斌汪金福策划:刘洁郑卫兰红光赖向东王建华统筹:鱼澜毕晓洋编辑:陈铎鲁鹏李京赵丁喆徐亮摄影:兰红光李学仁刘彬王晓张汝峰许畅彭子洋陈力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新华社摄影部制作【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06 15:31:00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新华社合肥6月5日电题: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新华社记者巍巍大别山,红色精神传承不息;滔滔江淮水,激荡强劲发展脉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安徽考察,强调新发展理念,擘画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江淮大地留下了他跋山涉水访贫问苦、谋“国之大者”的足迹。安徽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安徽,曾是长三角的“旁听生”。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推动下,安
发表时间:2022-06-06 10:08:19
<< 325 326 327 328 329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