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来了山东女律师!”

分享到

       夏末秋初的清晨,位于黔西纳雍县张家湾镇老嗡村的苗寨晨霭还未散尽,已有不少村民围坐在村口处。

  “咱们苗寨来了个山东的女律师!”

  村民们自发围在宣传台周围,仔细聆听法律宣传,提出自己关心的法律问题。2024-2025年度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来自山东青岛的律师王毳毳认真讲解法律知识,耐心回答着村民的问题。该村原党支部书记、84岁的苗族大爷杨启明对记者说: “我们村民懂法守法,有矛盾都是协商解决,在基层化解。这得益于王律师的普法宣传!”老嗡村全村3000余人,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村民占了三分之一,其中沟沟寨组90%的村民都是苗族。近年来,各族群众在此和睦相处,治安状况良好,从未发生过大的刑事案件。

  自2024年9月来到纳雍县,王毳毳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当地法治政府建设。截至目前,为纳雍县政府部门开设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十余场,讲座内容涵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执法程序、群众来信来访依法处置等依法行政领域的问题,实现重点执法单位行政执法培训全覆盖。

  面对纳雍县行政执法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王毳毳创新性开展工作,依托所在的山东华政律师事务所组建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团队利用夜晚与节假日,为不同执法单位 “量体裁衣”定制课件,开创了“一人援助,团队支撑”的独特模式。

  “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是王毳毳普法工作的信条。她的足迹遍布纳雍县全部乡镇街道,延伸至偏远村寨。在集市熙攘的人群中,在乡村学校的课堂上,在农户家的院坝里,她一次次展开普法画卷。社区学校,她聚焦青少年法律素养提升;田间地头,她送上精心准备的普法资料。华政律师事务所免费提供的普法挂历、《民法典》等宣传品,成为连接法律与群众的温暖桥梁。当地群众对法律援助、行政复议、远程视频会见等惠民政策的知晓率显著提升。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越来越多的百姓第一时间想到的不再是隐忍或蛮干,而是 “找法援”。法治,正成为他们心中最可靠的维权武器。

  2022年,27名农民工经招聘在纳雍县某房地产开发项目从事木工工作。2023年起,该房地产开发公司持续拖欠工资,27名农民工多次催要并向纳雍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县城建局等多个部门信访投诉,却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纳雍县检察院了解案情后决定支持起诉。2024年11月,经该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王毳毳负责办理这起群体性劳务纠纷案件。

  接受指派后,王毳毳与农民工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认为被告目前资金链供应非常紧张、案件执行难度较大,即使赢了诉讼也很有可能存在无法执行到位的风险。为尽快缓解农民工的生活困境,王毳毳与纳雍县人民法院、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交流案件进展、反映农民工诉求,力求通过调解的方式使被告能够分阶段分批支付工资。在王毳毳及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今年3月被告终于支付了第一笔工资款。

  一年间,王毳毳共接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参与2件刑事辩护案件、23件认罪认罚案件、29件民事案件、4件行政复议案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宋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