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途十八载,从初出茅庐到披坚执锐
- 发表时间:2025-08-20 13:46:08
光阴如白驹过隙,回望来时路,我从2007年步入律师行业,迄今已经十八个春秋。一路走来,那个初出茅庐、法庭上眼神懵懂的女孩,已经在岁月的熔炉与职业的淬炼中,蜕变为旁人眼中披坚执锐的“女强人”。其中的辛酸苦辣、点点滴滴,唯有深夜梦醒时指间拭去的泪痕,还有清晨依然倔强迈出的脚步,才能真正诉说。
不少业界同仁都说,律师这份职业,既是一面“世态镜”,也是一扇“观心窗”,我深以为然。不做民事业务,难窥人性善恶;不涉刑事业务,亦难见绝境中人性的微光与本质。如今我虽以金融业务为主要执业方向,但也曾承办了上百起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为何要去从事法援?只因那属于法律人的情怀——它渴望公平正义,呼唤扶危济困。每当亲眼目睹一个个深陷囹圄的生命,在我们的努力下得以重获生机或减轻刑罚,那份源自职业的自豪感就会在心底油然而生……
一名当事人的不幸经历与迟来的救赎
执业十八年来,我曾以为一名律师的披坚执锐是法庭上辩论时逻辑严密的口才和据理力争的态度,是收集并固化的证据链无懈可击的审慎。然而直到遇见那个永远失去两根手指的姑娘后,我才懂得一名律师真正的力量是让法律成为当事人绝望中的希冀,将坠落的青春重新拉回到
人间。
那是2016年深冬,18岁的云南姑娘小雨攥着高职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却因家庭贫困无法就学。生活所迫,她踏上了开往东莞的火车,想到那里寻找一份生计。在一家电子厂车间里她每天工作14个小时,只为能够多赚点钱早日攒够学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入职的第37天,疲惫的她被高速运转的冲压机“咬”住右手,导致无名指与小指当场粉碎。不幸发生后,小雨感受到了比肉体的疼痛更加刺骨的是人性的冷漠。工厂老板连夜将她送到小诊所进行了截肢,随后塞给她父亲两万元赔偿金,冷冷地说:“私了吧,闹大了对谁都没好处。”饱受打击的父亲迷迷糊糊地在小雨的“自愿离职书”上按下了手印。然而,当两万元赔偿金支付了治疗费用后所剩无几,父女二人想再讨要个说法时,却怎么也联系不到老板。万般无奈的父女俩在厂门口蹲守了三天,只等到了保安的驱赶:“再闹下去,告你们敲诈!”寒风中,小雨用残缺的右手死死捂住录取通知书。这个女孩的青春之船尚未启航,便已搁浅在冰冷现实的礁石上。
接手这起法律援助案件时,我为工厂方的做法感到气愤,同时也深知案件代理的难度。这起案件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当事人的劳动关系难以证明,既无劳动合同又没有工厂的工牌,事故发生时带血的工作服在医院被丢弃,案发现场的监控录像也已经被覆盖而无法取证,加之现场目击工友集体沉默不愿出具证词……该案的证据链几乎无法形成。
这时女孩父亲的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张律师,这个官司必须打,要不然孩子心里过不去这道坎啊!”我鼓起劲来为这起案件寻找证据。我查阅了案发时的出警记录,警方出具的关键证据载明:小雨确系该厂员工。随后工厂里一位辞职的工友也予以证明:“我作证,那孩子在厂里每天都和我打招呼”。
从劳动监察投诉到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从伤残等级重新鉴定到胜诉后的强制执行……两年光景八道关隘,我们如愚公移山般地艰难推进。每前进一步,女孩眼中的死寂便淡去一分,当终审胜诉的电子文书在屏幕上呈现时,我看到小雨眼中闪烁出对公平正义的灼灼期盼。
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我曾把胜诉当作终点,然而代理这个案件后,我感悟到判决书并不是故事的尾声,而是另一篇章的开始。法律最坚韧的力量从来不在法条的字里行间,而是在被碾碎的青春重新挺直的脊梁里。当弱者接过法律的火把转身成为光的那一刻,才是我追寻的披坚执锐。
无形中的淬炼与向阳奔跑
律师生涯的压力如影随形,对于一名女律师而言,更要直面工作与家庭的双重挑战。2011年10月,我的长女降生,记得我在孕晚期时手脚浮肿得厉害,37码的脚只能勉强塞进39码的鞋。就在分娩前一天,我仍在法庭上唇枪舌剑地辩论。临产那天下午六点,阵痛袭来,丈夫赶紧把我送进医院……产后刚满两个月,我一头扎回堆积如山的案卷中,每日忙得焦头烂额。
在女儿六岁时,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与家庭重负终于将我压垮,体重一度飙升至75公斤,这时的我猛然惊醒,必须重塑自我。说干就干,练瑜伽、跑步、游泳……运动之初只为减重,很快我就发现,运动也是驱散生活阴霾的最好良药。由于夜跑经常被加班或各种琐事打扰,我便将跑步时段移至清晨。自此,晨光熹微中那一小时的奔跑,成为了我锚定生活的支点,久而久之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
从那时起,奔跑彻底融入了我的血脉。有人问我:“这么多年你是怎么坚持的,跑第几名了?”我常微笑不语。若非经年累月与风竞速,以律师工作之高压,养育二子之辛劳,平衡人际关系之繁复,我或许早已被生活的巨浪所吞噬。是奔跑让我重燃对生活的炽爱,让我更阳光、更自信,以“满格”的能量去拥抱世间的纷扰与挑战。渐渐地我才发觉,曾经的我面对误解时总是急于剖白,现如今更多的是坦然。懂我者,自会懂我眉间风霜、眼中星辰;不懂者,千言万语亦是徒劳。
我是中国80多万律师队伍中平凡的一员,心中始终坚定着对法律最虔诚的信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律师职业于我而言,是值得托付一生的事业。曾以为“永不放弃”便是至境。如今才懂得,真正的强大是心里无数次想“卸甲归田”,脚步却始终在荆棘路上铿锵前行。这或许就是岁月与律师职业赋予我的——百炼成钢!
【作者:张静静,北京金诚同达(郑州)律师事务所】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