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彭静:法治服务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 发表时间:2025-10-28 10:31:46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五年来,从“跨省通办”打破地域壁垒到“提质增效”简化办事流程,法治服务正以更温暖的姿态贴近群众,用实实在在的便利打通了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深刻变革令人倍感振奋。“跨省通办”的落地生根让流动中国的法治保障更具温度。公安机关推出的60余项交管便民措施,累计惠及群众超60亿人次,驾驶证“全国通考”、小客车登记“一证通办”等举措,让无数奔波在外的群众告别了“来回跑腿”的困扰,仅此项便减少群众办事成本1000多亿元。身份证“全国通办”服务更是直接覆盖近1亿人次,无论是务工人员、求学学子还是退休老人,都能在居住地便捷办理证件业务,彻底终结了“千里迢迢回老家办证”的历史。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协同效应已延伸至法律援助领域,浙皖闽赣四省边际地市组建法律援助协作共同体,依托多省政务App实现申请资料高效流转,打造“法律咨询+调解+援助”一站式服务枢纽,让“法援惠民生、温情跨省界”成为现实。
“提质增效”的深入推进,则让法治服务的获得感持续升级。公证服务的变革最具代表性,通过系统性清理证明材料,全国公证机构平均删减29.3%的冗余材料,同时大力推行“互联网+公证”模式,远程视频办理、“零跑腿”服务覆盖越来越多事项。从80岁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费用,到节假日“不打烊”的错峰服务,公证机构用细节革新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背后,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全国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与12348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形成合力,实现“两分钟响应咨询”“智能生成法律文书”等高效服务,五年间累计提供法律咨询超1.7亿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
这些变革绝非偶然,而是“十四五”规划中“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标的生动实践。从数据上看,这是服务人次的几何级增长和办事成本的显著下降;从民生视角看,这是无数家庭办事更省心、维权更有力的真实体验;从法治建设维度看,这是以法治联通促进社会协同的重要探索。
“十四五”时期的公共法律服务革新,不仅是服务方式的升级,更是治理理念的进步。它让法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便利与保障。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深度融合,让更多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法治服务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