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交出暖心答卷
- 发表时间:2025-10-15 10:34:11
随着为期一个月的“民企公益法律服务”集中月活动收官,一组数据见证着江西律师助企惠企实效:全省开展专项活动836场,275家律所参与,服务企业537家,解决法律难题892项。今年7月,江西省司法厅紧紧围绕民企法治需求,精准推出“助力‘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护航、知识产权法律‘门诊’、涉企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法律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合规治理”五大行动,用专业力量浇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搭建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平台
为“外向型”企业提供高效贴心法律支持
“受当前出口管制新规、出口管制清单影响,公司申请许可证一直未批下来,已签订的国际贸易出口合同受到影响,怎么办?”江西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贸易事业部负责人在江西省涉外律师助力“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交流会上焦急地问道。在得到参会律师专业指导后,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7月25日,江西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省工商联、省贸促会、省律师协会在南昌联合举办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江西省22家涉外律师事务所律师代表,24家“外向型”企业代表参会。江西律协与省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搭建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平台。除互动交流环节外,律师代表们还聚焦东南亚、中亚、欧美、非洲市场作了境外投资法律服务专场主题分享,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流程服务。
江西三江合律师事务所律师走进新余市某化工企业时,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其与阿曼苏丹国企业签订的化工用品货物运输合同本应于2024年底履行完毕,但因阿曼苏丹国企业原因一直延期未履行,企业为履行合同早已准备好相关化工用品,初步产品金额约达630万美元,并一直垫付化工用品存贮设备的租赁费用。三江合所律师得知后,积极代表新余企业与阿曼苏丹国企业沟通。经过多轮协商,双方就合同履行时间、货物存放及租赁罐箱等补偿费用达成初步意向,有效推动了货物运输合同顺利履行,为当地企业避免了重大损失。
“民企公益法律服务”集中月活动期间,江西共举办涉外法律服务供需对接会8场(次),22家涉外律师事务所为105家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和出口型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意见251条。
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护航行动
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奋斗的身影
“717骑士节”是属于外卖骑手的特别日子。在这个致敬奔波与辛劳的日子里,德安县司法局积极响应“民企公益法律服务”集中月活动号召,联合县委社会工作部、县总工会开展了“赴一场骑士之约 守一份初心永恒”主题活动,组织律师志愿者向外卖员、快递员发放精心编制的《江西公共法律服务指南》,普及劳动保障、交通事故处理、工伤保险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7月22日,在樟树市鹿江街道边街社区会议室内,江西淦阳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李樟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讲座。底下座无虚席,外卖员和快递员手中拿着宣传册,时不时地低头做笔记。随着新业态蓬勃发展,樟树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6000余人。为精准对接这一群体的法治需求,提升新就业形态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和劳动者维权意识,樟树市司法局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公安局创新策划了“法润新业态·明白向未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法律明白人”培训活动,涉及快递、外卖、货运、网约车、网约家政、互联网平台企业等领域,吸引了众多新业态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热情参与。
据了解,“民企公益法律服务”集中月活动期间,全省122家律师事务所深入208家新就业形态用工企业及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对358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工合同进行“法治体检”,提示用工法律风险311条,并通过主题讲座、网络直播、现场咨询、普法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4937人。
“知识产权+环保合规”会诊式服务
破解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难题
“太感谢律师团了,待信用修复后,我们将签约山东瓜果收购项目,预计增加营收100万元”,某蜜桔销售企业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南丰蜜桔是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特产,也是南丰县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该蜜桔销售企业因早年环保处罚导致信用受损,无法参与政府采购投标,抚州市司法局组织6名律师联合开展“集体会诊”,依据相关管理办法,为该企业制定“行政处罚履行—信用承诺公示—修复申请提交—企业自主维权”四步方案,协助该企业15天内完成政府内部信用修复。
针对蜜桔加工企业“季节性用工多、知识产权保护弱、环保合规要求高”的特点,抚州市组建“劳动法律师+知识产权律师+环保法律师”复合型团队,为企业设计“季节性用工合同模板”,指导企业完成“地理标志产品”侵权风险排查,联合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制定“固废处理合规流程图”,助推行业规范发展,得到企业家们“精准、实用、暖心”的一致好评。
7月5日,江西姚建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走进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开方抓药”。团队负责人周鸿律师以“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不是成本,而是投资;不是束缚,而是赋能”为主题,围绕如何从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入手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防范侵权及应对策略等方面,为在场的40余家企业答疑解惑。
此次活动改变了以往企业“走出去”找服务的模式,将专业力量主动引入园区,送法到企业“家门口”。园区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讲座和律师咨询非常及时,帮助企业发现了研发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这种‘送服务上门’的形式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让企业能更专注于技术创新。
“民企公益法律服务”集中月活动期间,全省各地律师协会选派从事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反垄断等知识产权领域律师组成23个法律服务团,深入有知识产权需求的科创型、专精特新及数字经济、电子信息、陶瓷、中医药等特色产业企业,提供专利布局、商标维权、商业秘密保护等“一对一”咨询,全省开展“知识产权法律门诊开放日”活动31场(次),服务相关企业189家。
主动参与涉企执法司法专项监督
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律师在监督纠正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继江西省司法厅、省检察院、省律协召开检司律三方联席专题会议后,江西律师参与涉企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再升级。省司法厅将“提供涉企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法律服务”列为“民企公益法律服务”集中月五大行动之一,活动前组织收集民营企业对执法司法环境的普遍性意见,针对高频执法问题,组织律师深入曾遭遇执法争议、涉及诉讼的企业,或其他有相关需求的企业开展涉企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法律服务宣讲会、座谈会102场(次),相关地市收集涉企执法司法违法违规行为线索25条。同时,帮助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向企业家普及遭遇趋利性执法司法行为时的救济途径,架起了民营企业反映诉求、监督执法司法的“法治桥梁”。
7月16日,萍乡市湘东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在湘东工业园开展了涉企执法司法专项监督法律服务宣讲会。“我们公司去年在跨区域运输货物时,曾遇到过异地执法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当时不知道该如何合法维权,这次宣讲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湘东工业园某化工企业负责人在会后激动地说。
为确保宣讲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宣讲会开始前,湘东区司法局邀请了3名在涉企法律事务领域经验丰富的律师组成宣讲团,围绕“违规异地执法的识别与应对”“趋利性执法司法行为的救济途径”“企业如何规范留存执法证据”等核心议题展开讲解。针对问题,律师们逐一给出具体解决方案,详细解读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关于规范涉企执法的相关条款,明确企业在面对执法行为时应享有的权利。通过“面对面”交流、“点对点”指导,让企业在明晰自身权利的同时,切身感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促进中小企业合规治理
将法治保障化作企业持续发展“护身符”
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律师服务领域也不断延伸拓展。7月3日至4日,江西秦风律师事务所律师叶妙吟先后奔波在问鼎数字经济产业园、南昌市VR产业园内。她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核心条款,结合数字经济领域和VR产业企业特点,通过“法律条文+实务案例”的形式,指导十余家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同时,秦风所与问鼎数字经济产业园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明确将在企业合规培训、法律风险诊断、争议解决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助力园区企业构建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护航企业健康成长,既是律师职业价值的体现,也是践行人民律师的使命担当”,活动结束后叶妙吟谈道。
江西铜鼓某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2024年8月入驻铜鼓产业园。为提升企业合规意识,提高企业发展竞争力,铜鼓县司法局组织江西正子和律师事务所“送法上门”。律师在审查供货合同时发现,对方设置的“质量异议期条款”存在重大法律漏洞,立即协助修改合同并补充质量保证金条款。后因产品质量纠纷,该条款成为企业免责关键依据,避免该企业潜在损失50余万元,得到企业高度肯定。
为推进中小企业合规建设,“民企公益法律服务”集中月活动期间全省组织律所送法上门570场(次),为合同签订、市场经营提出法律风险、法律意见2681条。
近年来,江西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创新建立“万所联万会”机制,持续开展“法治体检”“法治赣商行”“一起益企”等助企惠企活动,以“法治赋能”推动江西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让“有困难找律师、要发展靠法治”成为江西省民营企业的共识与常态,法治护航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王丽】